“銀閣寺”位於日本古都“京都” “東山” 腳下。
該寺作為“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產”之一也被收錄進世界遺產,與金碧輝煌的“金閣寺”齊名都是京都的熱門旅遊景點。
然而,雖然名為“銀閣寺”,但外觀並不是銀色,所以很多人在親眼看到時都會感到驚訝。
不少人知道這座寺廟,但是其背景和歷史也充滿了不為人知的故事。
住在京都的我將在本文向您介紹“銀閣寺”的建造初衷和名稱由來。
“銀閣寺” 的歷史
“銀閣寺”位於京都東山腳下,興盛於15世紀後期,它強調“簡樸雅緻的美感” ,是“東山文化” 的傑作。
其正式名稱為“慈照寺” 。
“東山文化” 是基於“日本獨特的傳統美學” 「侘」與「寂」。
日本在15世紀後期,東山文化蓬勃發展,創造了許多寧靜樸素而又精緻的建築和藝術品。
「侘」的意思是不需要精心雕琢過的華麗,享受寂靜環境,表示比起拘泥於場所和道具,其實“內在精神”更為重要。
「寂」的意思是陳舊而不失韻味,內涵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顯現出来,在枯萎的事物當中,亦能感受到獨特之美。
“東山文化”不求華貴,而是享受“簡潔”和“古樸”的美感,可以說是日本特有的美學意識。 “銀閣寺” 正是”東山文化” 的精髓所在,絕對值得一看。
與“金閣寺” 的淵源
“銀閣寺” 源於1482年由當時統治日本的室町幕府第八代將軍 “足利義政”(1338 - 1573年)建造的山莊。
“足利義政” 的祖父“足利義満”建造的 “金閣寺” 貼滿了金箔,富麗堂皇,而義政所建的寺廟體現了不同時期的審美取向。
▼ 金閣寺
據說“銀閣寺”是模仿“金閣寺”而建的。
關於銀閣寺當初是否希望覆上銀箔,有多種說法,也有人說是 “因為戰亂和經濟壓力,未能將原定計畫的銀箔完成…” 。不過據推測,他想建造的是一座象徵當時流行的“東山文化” 核心概念也就是「侘」和「寂」的寺廟。
在“應仁之亂”背景下而建
此外,建造銀閣寺的 “足利義政” 是在京都爆發的 “應仁之亂(1467-1477)”實際開始於將軍義政,這場戰爭開啟了日本戰國時代。
義政以塑造東山文化而聞名,但他缺乏政治能力,無法在戰爭中治理國家,在1473年把將軍職位讓給了其子,自己則過上了隱居生活。
他還將幕府大將軍的住處室町御所交給了兒子,所以他需要一個居住的地方,於是開始建造山莊,就是如今的“銀閣寺” 。
“應仁之亂”平息後不久,“銀閣寺”於1482年開始動工。
義政沒有等到完工,在工程開始的第二年即1483年便移居到了 “銀閣寺” 。
之後,儘管室町幕府陷入財政困難,但是義政仍然通過向群眾增收稅金和課以勞役來推進“銀閣寺”的工程。
在銀閣寺您可以感受到日本獨有的「侘」和「寂」美感,不過它的美是當時人們辛勤勞作的成果。
義政自己卻過著享受書畫,茶道之樂的奢華生活,於1490年在“銀閣寺竣工”前不久去世。
最初是作為義政的隱居之地而建了“銀閣寺”,後來為了供奉死去的義政的化身菩提,並命名 “慈照寺”,直到現在。
義政過世後“銀閣寺” 的歷史
義政死後,“銀閣寺”隨著室町幕府的没落而衰退。1550年,因為戰亂,許多建築物被燒毀。
後來,江戶時代(1603年 – 1868年),在當時幕府的幫助下,建造了至今仍保留完好的花園,並重建了燒毀的建築。
1994年,作為“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產” 被列為世界遺產,如今是吸引海內外遊客慕名造訪的旅遊勝地。
在銀閣寺感受日本獨特的「侘寂」之美吧!
如此看來,“銀閣寺”展現的樸素之美,與富麗堂皇的 “金閣寺” 截然不同,成為日本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。
這裡也以象徵“日本獨特的傳統美學意識” 「侘」與「寂」而聞名,感興趣的人,千萬不要錯過。
▼ 慈照寺 銀閣寺
地址:京都市左京区銀閣寺町2
電話:075-771-5725
交通:市區巴士「銀閣寺前」站下車步行5分鐘,或者市區巴士「銀閣寺道」站下車步行10分鐘
參觀時間:春季(3月1日~11月30日)8:30~17:00/冬季(12月1日~2月底)9:00~16:30
※ 全年開放
門票:成人(高中生以上)500日元,小學生・國中生300日元
https://www.shokoku-ji.jp/ginkakuji/